【
農機網 訪談資訊】隨著我國現代農業(yè)科技的快速發(fā)展,現代農業(yè)生產模式早已告別“面朝黃土背朝天”的過去,向“智能化、機械化”為特征的現代農業(yè)轉型,這漫長的轉型之路需要經歷幾代人的努力,其中更離不開年輕人的奮力接棒。如今,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投身農業(yè),懷揣夢想,將青春與激情揮灑在這片廣袤的土地上,助力這場轉型接力賽。
近年來,在田間地頭,涌現出一批批年輕一代的植保無人機“飛手”,他們穿梭于美麗鄉(xiāng)村的田野,放飛“新農人”夢想,為鄉(xiāng)村振興奮力接棒。
鄭恩召——80后農大畢業(yè),學農從農,在外拼搏十年,回鄉(xiāng)再創(chuàng)業(yè),從曾經的銷售助理,成為現在的農資綜合服務商。
從幾十畝、幾百畝到幾萬畝茶園飛防,通過極目“藥機技劑”結合的方式,將優(yōu)質的藥劑、專業(yè)的技術人員、功能強大的無人機相結合,展開綠色飛控,共同為茶園防治保駕護航,節(jié)能高效地解決了種植戶的植保問題。
從農資商到綜合服務商轉型,鄭總不僅擴大了自己的服務市場,改善了服務體系,還為自己和客戶創(chuàng)造了更高的效益。
退伍軍人飛防隊——
帥小玉,空軍地勤部隊退役,領隊。
帥英杰,陸軍偵察兵退役,隊長。
藍明,武警部隊退役,副隊長。
姚賓輝,海軍退役,飛手。
他們是一群因為從事無人機行業(yè)聯系在一起的退伍軍人。無人機飛防作為新興的高科技行業(yè),吸引著這些年輕的退伍軍人。他們回到家鄉(xiāng),加入了無人機植保飛防隊,從保疆衛(wèi)國的戰(zhàn)士變成了保農為民的植保衛(wèi)士。
侯樹華——80后極目女飛手。曾經外出務工,考慮到要照顧年邁的父母及年幼的孩子,決定回鄉(xiāng)替父母打理果園。
通過主動學習鉆研果樹修剪、植保飛防等科學種植技術,她更新了果園的設施,并學會了操作植保無人機。自從“女超人”學會飛,一人攜一機,輕松管理五千棵果樹,認識的人無不夸贊。
劉愛林——從事柑橘種植管理四十余年,有豐富的柑橘病蟲害防治經驗,自己在不斷嘗試中摸索出了一套實用的科學管理方法教給果農,當地果農們看到他都親切地喊一聲“劉老師!”
劉福平——人稱“大師兄”,以前帶著當地種植戶一起學修枝,學管理,現在又積極地組織大家一起深入了解飛防知識,探討讓柑橘種植降本提效的方法。他是團隊凝聚力所在。
李仁軍——是團隊可靠的后勤力量,專注探索柑橘用藥方法。大家碰到農資方面的問題都會打電話咨詢李老師,分享互助是這個團隊的特質。
朱磊——淮南飛逸植保有限公司負責人,從接手父親的農資工作開始,已有20多個年頭。
朱磊表示:從2020年接觸極目無人機后,就再也沒有動搖過,歷經三代極目無人機,每一代極目無人機的升級和飛防效果都讓他驚喜不斷。
夫妻搭檔——李淼,徐曉麗。
李淼為種植戶們提供可靠的無人機植保方案與服務,高效地解決當地農戶難題。徐曉麗通過短視頻介紹無人機植保,在線給粉絲答疑解惑,吸引了大量線上用戶的關注,同時也顛覆了人們對農業(yè)從業(yè)人員的刻板認知;夫妻二人的默契配合,迅速打開了他們在當地的植保無人機服務市場。
“農為天下之本,農昌則國盛”。鄉(xiāng)村振興需要年輕人,越來越多像極目飛手一樣的年輕人們在這片熱土之上揮灑青春的光彩,他們真的很酷!
————————————————

極目以雙目視覺感知和AI自主控制為核心技術,研發(fā)和制造適用于戶外復雜環(huán)境的智能機器人。發(fā)明專利53項,實用新型專利60項,PCT17項。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